駐村前,老申是總局一局五一八隊的一名后勤保衛干部,全名申明旺。2016年,50多歲的老申成了單位派駐魏縣雙井鎮張照河村的扶貧干部,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扶貧生活。入戶走訪、外出調研、跑項目、籌資金,可謂“脫貧夜繼日,經冬復歷春”。兩年多的扶貧經歷,讓老申看到了幫扶村點點滴滴的變化,感受到了貧困戶的欣喜與憂愁,也更加體會到了精準脫貧的深遠意義。
從“大城市”到“小鄉村”
第一天下鄉路上,駐村工作隊三人聊起了未來的駐村扶貧生活。工作隊第一書記韓衛安說:“老申啊,你在單位干了多年的后勤工作,非常辛苦,現在50多歲了,還主動申請參與扶貧工作,的確精神可嘉。說說吧,對扶貧工作有什么打算。”“書記過獎啦,我也不會說啥,就是覺得自己在農村生活時間比較長,對農村生活比較了解,應該會對單位的駐村扶貧工作有些幫助,也是給單位貢獻一份力量。從新聞上我也看到了,農村確實還有很多貧困群眾需要幫助,能以這種形式為他們盡一份力,我挺高興的。”
說話間,老申的電話響了,是他的小孫子打來的。“爺爺,你今天下鄉去當官了?駐村干部是多大的官?管多少人啊?”“哈哈,爺爺是駐村干部不假,但算不上什么大官,不過爺爺管的人可多嘞,整個村子1000多口人都歸爺爺管,特別是那幾百個貧困戶,爺爺更得管好,工作責任大著嘞。”“嗯嗯,爺爺真厲害!”“哈哈,等到了幫扶村,抽空爺爺再跟你視頻詳細說。”“好的,爺爺一路順風。”
掛上電話,老申心里也升起一些感慨,畢竟駐村扶貧工作會更加忙碌,而且遠離家庭和親人,衣食住行多有不便。駐村頭幾天的生活,也證實了他的預想。第一晚就遇上了停電,第二天早晨依舊停水,三個人走了半個多小時到鎮上,在塵土飛揚的路邊找了一個勉強算干凈的小店吃了份早點。
兩年多的駐村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小行為引發大變化
駐村干部雖然是各單位抽調的精兵強將,但是到了當地,很多工作還是要按照當地的一些習慣才容易開展。老申知道,你對老百姓真心實意,他們就會對你真心實意。在積極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之外,老申總想著還能不能為貧困戶做些什么,希望能給村子帶來更多的改變。終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妙招,這里面可有故事了。
“老申……老申……”一大早,村里的幾位老人就來到村大隊部,剛進大門口就開始熱情地打招呼,他們是來找老申理發的。
老申幫扶的村子有1200多人,但村內卻沒有一個理發店。去鎮上理發,騎電動車快點的話也要15分鐘,在路上來回就是半個小時。若老年人自己開電動三輪車,來回要一個多小時。而且鎮上的理發店理發最少也要10元、8元,并不便宜。對于村內的貧困群眾、老年人、殘疾人來說,能有一個近點、便宜點的理發店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老申購置了電推子、剪刀、圍布、梳子等理發工具,開始為村民免費理發。剛開始,村民還有些猶豫,只是家離村大隊部近的群眾過來理發,看到駐村干部對村里的人很熱情,理發水平不僅很好,而且真的分文不取,就連群眾送來的菜也被退了回去,紛紛點贊。于是,離大隊部稍遠的村民也開始過來理發了。
兩年多來,老申給許多村民都理過發,而且很多還成了回頭客。一把小小的理發器,剪去的是凌亂的頭發,呈現的是清爽的發型,聯系的是工作隊與老鄉的心。于是,村里人要蓋房了,愿意找老申幫忙設計圖紙;村里人想養豬了,愿意來找老申商量;村里要修路,有人遷墳補償款少了,也找老申幫忙申請;要去干農活,家里小孩沒人看,也找老申幫忙,大隊部變成了臨時托兒所,偶爾還成了臨時“小飯桌”……
上工治未病
擺脫貧困是人類歷史上的千古難題。《黃帝內經》說“上工治未病”,意思是最好的醫生在你病癥發作前就會把你的病治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脫貧戰略,就是在解決脫貧的上游問題。“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六個精準”的基礎就是要基本信息精準。人們經常從新聞上聽到駐村干部徹夜填表的新聞報道,一般人不知道為什么駐村干部要填那么多表,甚至村里的貧困戶也不是完全明白為什么駐村干部一次次入戶走訪,登記各種信息。
但作為駐村干部,老申知道,正是因為各種信息的準確連接,國家的精準扶貧系統才得以運行,各種大數據平臺才能夠實時更新,貧困戶從生病住院到報銷出院手續才能簡單,從小額貸款申請到資金到賬流程非常順利,這一切便利的背后,都是精準的數據在支撐。老申雖然年齡偏大,眼神也不太好,但是為了高質量完成脫貧工作,雖然眼睛累到酸痛,手指累到發麻,他也是一絲不茍認認真真做好做到位。
習近平總書記常常說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教育黨員干部“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無論是駐村扶貧時,還是扶貧結束后,老申對這幾句話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微信視頻的聲音響起,是老申的孫子,“爺爺,你扶貧工作結束了,你幫扶的村子咋樣了?”“爺爺的幫扶村已經脫貧啦!”“爺爺真棒!不過,爺爺你好像老了,有白頭發了。”“爺爺這可能是當‘官’累的吧,哈哈。”“爺爺,你再給我講講駐村扶貧的故事唄。”“好啊,那時候,爺爺每天就想著怎么給老百姓多干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