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礦山上,一名青年員工正手提工具箱沿路檢查電氣線路。邊疆的風雪造就了他黝黑的面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在驕陽里映出青春的神采。他就是阿勒泰正元國際礦業有限公司機動能源部副主任祁軍。
愛較勁的“拼命三郎”
現年31歲的祁軍出生于甘肅省武威市,自2011年到阿勒泰公司工作以來,他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員做起,在學中干,在干中學,遇到問題總是身先士卒,知難而上。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感動著身邊的人,在平凡崗位上唱響敬業之歌。
工作中,他始終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與困難“較勁”,與自己“較勁”,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剛到礦上第二年,祁軍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僅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對各采區10KV供電線路避雷器進行了全面巡查和檢修,徹底改變了公司因天氣原因造成的停電難題。每到設備定期檢修時,最忙的就數他了,為了設備的正常運轉,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是隨叫隨到,不知犧牲了多少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的真實寫照,戰高溫、斗嚴寒早已習以為常,大家都戲稱他是“拼命三郎”,即便這樣他也從來不叫苦叫累,常把“這是應該的,是我的工作。”掛在嘴邊。
在工作初期,祁軍也常常因為找不到問題的頭緒而焦慮困惑。但是很快他便找到了好辦法——故障事例記錄本。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他便將故障描述記錄在筆記本上,向前輩虛心請教,同時將解決方法也認真記錄在案。經過長期的積累,筆記本記滿了一個又一個,但設備的故障卻越來越少。在他的努力下2013年兩采區設備完好率達到96%,較前兩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了10%和6%。
好鉆研的“創新能手”
用好、修好、管好、改造好現有設備,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及完好率,這是設備管理的根本目標。現在的祁軍少了幾分青澀,多了幾分成熟,但卻始終沒有丟掉那股“較勁”的韌性。憑著這一股沖勁和韌性,他利用學習到的電器設備理論知識和檢修實踐經驗,根據生產實際,通過安裝補償電容器等方法,合理調配變壓器容量,有效消除了“大馬拉小車”現象,減少了變壓器輕載、空載運行,大大提高負荷使用率,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在對公司自然溝排水系統電力線路改造中,祁軍將排水系統原有10kv高壓線路改造為380V線路,不僅為公司節約了一臺200kva的變壓器,更節約了每季度的維護維修費用,降低了空載損耗,平均每月節約電能約1500度。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礦山節能降耗的再一次有益嘗試,不僅實現了公司利益最大化,同時還獲得了上級電力主管部門的一致好評。一次公司凈化水設備的RO膜出現大面積損壞和堵塞,祁軍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和公司水源特性,總結出物理清理和化學清洗相結合的方法,使RO膜的使用壽命延長了6個多月。
在工作中,祁軍提出的各類小改小革數不勝數,往往都能取得較大的效果,公司的領導和職工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稱他為礦上的“創新能手”。
顧大局的“青年標兵”
為了保障設備完好運轉,祁軍常常吃住在礦上,檢修期更是一刻也放不下,一心只為保生產。2014年6月,祁軍的愛人即將臨盆,但適逢礦上有檢修任務,他毅然選擇了留在礦上繼續工作,愛人打來電話里哭著抱怨他,他只得說:“對不起、對不起,這里工作很重要……”還沒說完就已泣不成聲了。可當他放下電話,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就立即回到了崗位上,同事們也都為他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所鼓舞,擼起袖子奮力投入到檢修任務中,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檢修。當他完成任務趕回家里,已是孩子出生的第二天了。
正是有了他兢兢業業、大公無私的奉獻,公司兩礦區連續四年實現了中大型設備損壞率和安全生產事故“兩個為零”的目標。礦山上無人不稱贊他是技術上的楷模,盡職責的榜樣,2017年祁軍因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現,被評為總局系統“青年崗位能手”。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這就是阿勒泰礦山“最美青年技師”的風采,祁軍用他的年輕的激情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始終戰斗在電氣設備維修的第一線。他不負韶華,用困難挑戰自我極限,用行動實現自我價值,用青春譜下了動人的樂章,展現出新時代青年黨員不懼艱險,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以責任和奉獻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