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漢封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因疫情未能外出旅游的齊新紅、周熙茗母女宅家抗疫。看著新聞里播放著從全國各地趕來馳援武漢的白衣戰士們的英勇事跡,齊新紅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了。
當接到中南勘察基礎工程有限公司黨委下達的黨員就近下沉到社區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齊新紅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到洪山區和平街武豐社區報到。到了社區她才了解到,自己所居住的天豐花園小區疫情已經十分嚴重,并且人力、防疫物資極度匱乏。社區領導同意了齊新紅想參加天豐小區防疫工作的想法,并安排她牽頭組織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從“零起步”到“一馬當先”
第二天,齊新紅用一次性雨衣做護服,帶上家里為數不多的一次性口罩,來到小區實地觀察了解。讓她沒想到的是天豐花園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除了垃圾清運以外,門崗管控、入戶排查、區域消毒等均處于“零起步”狀態。齊新紅經過仔細思考,決定當務之急是要把小區疑似患者送往隔離點,以降低病毒在小區的傳染幾率。她站在物業門口拿起電話,打給附近的幾家醫院,都沒有床位。齊新紅快速地翻閱著手機里的聯系人,把能幫得上忙的人的電話都打了一遍。她不停地來回踱步,當接到一個有床位的電話后,她高興流下了眼淚。床位的事情解決了,又一個困難出現在了她的面前,一位疑似患者及家人以擔心隔離點條件簡陋,不如居家隔離為由拒接電話、拒絕開門。齊新紅多次上門勸說未果,于是請來了社區和隔離點的醫護人員輪番上陣,站在門外講道理、講政策。第二天下午,在多方人員的努力下,疑似患者被送往隔離點。
這件事情結束后,齊新紅開始認真謀劃小區的防控管理工作。她召集物業管理人員和居民代表一起,選出了6棟9個單元的業主樓棟長,組織他們組建了疫情防控管理群和生活物資配送群等多個微信群。晚上,齊新紅又以小區物業裝修登記表為基礎,加班加點地制定了“每日體溫排查統計表”和“居民物資需求表”,分發給各業主樓棟長,開展體溫排查和需求統計。隨后,她又與物業工作人員一起,制定了小區人員進出制度和巡邏制度,要求值崗、巡邏人員不做老好人,嚴格落實小區居民“非必要不出門”、外來人員及車輛“非必要不進門”的封閉式管理要求。為了給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公共環境,齊新紅主動與社區和街道辦溝通,協調消毒設備,并給物業擬制了多項消殺措施,確保了公共區域全方位無死角的消毒作業。天豐花園小區防疫管控工作,在齊新紅的帶領下變被動為主動,小區再無新增和疑似病例,她的管理經驗也被推薦到社區的其他小區推廣。
解決吃飯這個大問題
天豐花園小區有6棟住宅,現有居民1394人,加上由江寓、青客等房屋租賃公司代管的租住人口,總共約1600多人。為了能讓全體居民安心在家生活,齊新紅扛起了這1600多人的吃喝問題。
她牽頭與物業人員一起,首先打通小區門口生鮮果蔬、小超市等商業網點直通車,在小區院內一側,實行開小窗供應,居民間隔2米排隊購買,這樣既保障了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買到應急生活物資,又保證了購物的安全。然后,她又組織小區物業會計、樓棟長,并從業主群里選拔了6個團購能手,共同建立了天豐花園物資配送銜接群,集各家之所長,通過各種渠道聯系生活物資。齊新紅在各大商超沒有推行網購之前,就組織了米、面、蛋、奶、肉等生活物資的團購。但是要想讓1600多人的生活物資能夠持續穩定地供應,就需要與各大商超搭建橋梁。齊新紅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幾經周轉,對接上中百倉儲和武商量販的門店經理,溝通制定團購細節。為了方便居民選購,年近半百的她還主動學習微信接龍小程序。善于總結經驗的齊新紅在經過多次團購后發現,只要比商超規定的截止日提前2至3天反饋,就可以排在第一批次的前幾名配送,從而保證居民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生活物資。除此之外,她為了滿足居民多種個性化需求,鼓勵每棟的團購長各顯神通,先后發起了數十個種類團購活動。
隨著微信接龍小程序試用期滿,需要支付199元年費才能繼續使用。齊新紅就在群里發布公告,以群接龍的形式,發起小區1元/戶捐款公益活動,鼓勵小區居民捐贈后即可享受愛心菜志愿者公益服務,公益金所有收支在各樓棟群里公示,公開透明。這樣,既解決了支付年費的問題,又大大調動了小區居民支持公益的熱情。
母女齊上陣
在理順小區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后,齊新紅建議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舞蹈專業的女兒周熙茗報名志愿者,利用女兒的專業特長,組建天豐花園舞蹈興趣群,在小區內進行線上免費教學,為宅家太久、精神壓抑的居民,提供解壓和放松的途徑。
天豐花園舞蹈興趣群剛建立第二天,報名人數就達50多人。由于微信聊天軟件視頻有人數限制,周熙茗每次在拍攝教學視頻前,至少要花兩個小時準備,然后將錄制好的視頻發到群里,同時對學員們在練習舞蹈動作中出現的問題逐一解答,學員們也漸漸地走出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變得活潑開朗起來。雖然學員們沒有舞蹈功底,教學難度較大,但看到群里一條條夸贊她的留言,周熙茗又充滿了干勁。她說:參加抗疫這樣的社會實踐,被稱贊和能夠幫助到別人真的讓我責任感爆棚!
小區里有一個不服管理、愛胡鬧的女孩,居民們都很厭煩她,稱她為“傻姑娘”。齊新紅得知后主動約女孩見面,像媽媽一樣跟她談心,疏導她的心理。剛開始,女孩有所抵觸,不愿意多說一句話,齊新紅就主動跟女孩分享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漸漸地女孩心扉打開了,兩個人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看到女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齊新紅說:“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大家就都會喜歡你。明天你在家等我電話,我有‘任務’安排給你。”女孩滿心歡喜地答應了。
經過談心,齊新紅發現女孩愛跳舞、嗓門大,第二天她就給女孩發了一個做經脈操的視頻,讓女孩學好以后,在四合院式的小區廣場上帶大家宅家跳操。同時,給女孩配備了一只小喇叭,等愛心菜來了后,讓她逐樓逐棟地通知大家下樓取菜,維護取菜秩序。慢慢地,女孩融入了志愿者隊伍,每天都積極到物業報到,看到人員進出就登記量體溫,看到收發菜就幫忙,看到辦公室地臟了就主動打掃。短短半個月,這個曾經不被居民喜愛的女孩,受到了居民們的認可和表揚,而她自己也越來越喜歡志愿者這個大家庭,喜歡齊新紅這個熱心腸的“媽媽”。
在抗擊疫情的這段日子里,齊新紅總喜歡穿著通紅的上衣。當小區的居民們看見忙上忙下、不斷游動的紅色身影時,就知道是她。業主微信群里給她留下了一條條感人至深的留言,也從另一個側面道出了她的酸甜苦辣。她用無私奉獻、任勞任怨詮釋著志愿者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的初心和使命。